谷歌会摧毁微软吗?

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发表关于搜索引擎策略的生动演讲。
© 美联社图片/保罗·萨库马

科技企业界正在进行一场大战。这场战争的胜者将决定计算机在可预见的未来所扮演的角色。双方的武器库都包括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的力量。战况一直不容乐观,而且可能会变得更糟。

战场的一边是微软,一家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创立的公司。2010年6月,微软在纳斯达克交易价为每股26美元,市值达到2270亿美元[来源:Wolfram|Alpha]。微软的旗舰产品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该公司利用与PC制造商的关系主导了PC市场。根据Net Applications公司的数据,超过91%的PC都在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来源:Net Applications]。

广告

战场另一边是年轻的挑战者:谷歌。谷歌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于1998年创立,旨在成为网络上最好的搜索引擎。考虑到万维网自90年代初就已存在,谷歌有很多需要追赶的地方。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如今谷歌在网络上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提供从地图应用到移动平台的一系列产品。2010年6月,谷歌在纳斯达克交易价为每股488美元,市值达到1190亿美元[来源:Wolfram|Alpha]。

在2009年3月股价跌破每股16美元的艰难时期之后,微软实现了大幅复苏。谷歌在2008年11月跌至每股263美元的低点后,其复苏势头与微软不相上下,证明即使在困难时期它也能持续并强劲反弹。尽管两家公司都首次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但随着它们推出新产品并在现有市场扩大价值,它们都没有表现出停止当前增长趋势的迹象。

谁将赢得趋势设定权?创新型新贵能否推翻老牌软件巨头?它们重叠的市场会成为这场战役的关键因素吗?

广告

谷歌 vs. 微软

在谷歌在线的第一个十年里,谷歌微软似乎不是那种会直接相互竞争的公司。谷歌的主要产品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收入来自广告销售。微软的主要产品是操作系统、办公生产力套件和其他软件。冲突在哪里?

如今,微软和谷歌在多个方面产生了交集。两家公司在各自原有的产品类别中相互竞争,并同时扩展到新市场。

广告

微软的直接竞争尝试是名为Bing的搜索引擎。微软于2009年推出Bing,旨在超越其Live Search和MSN搜索引擎。其功能在外观、体验和操作上与谷歌搜索类似。然而,它尚未在市场上一炮而红:截至2010年2月,尼尔森报告称,微软的搜索引擎(Bing、Live Search和MSN)总共只占据了在线搜索量的12.5%,远不及谷歌高达65%的份额[来源:尼尔森]。即使加上微软新的10年搜索引擎合作伙伴雅虎(占14%),两者也仍然相距甚远。

谷歌尝试通过其基于网络的生产力软件Google Docs与微软的Office软件套件竞争。Google Docs包括文字处理器、电子表格应用程序、幻灯片演示制作工具,甚至还有表单生成器和绘图工具,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任何网页浏览器访问,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它还方便用户在项目中进行协作,双方用户可以同时编辑同一文档。然而,Google Docs不如Microsoft Office软件强大和功能丰富,并且其隐私和可用性依赖于谷歌。

微软通过Office Live Workspace (OLW)反击谷歌,这是其Microsoft Office产品的免费在线协作版本。OLW可以轻松处理Microsoft Office专有格式的文档、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此外,SkyDrive为您提供25GB的存储空间[来源:微软]。但微软并非一夜之间就推出了OLW;它利用其成熟(但昂贵)的SharePoint软件的力量来创建这项新的免费网络服务[来源:Foley]。

谷歌和微软都有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然而,两家公司都未能接近苹果iPhone,后者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来源:Quantcast]。不过,谷歌Android也在迅速增长,其市场份额已是Windows Mobile的两倍[来源:Net Applications]。Windows Mobile能否生存下来?微软巧妙地绕过Android,直接瞄准iPhone,推广其将于2010年底发布的Windows Phone 7。

除了移动平台,谷歌和微软都提供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平台。两家公司都在云计算解决方案上投入了数百万美元。而且双方都认识到互联网对普通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重要性。谷歌可能比微软更具优势,因为它是一家基于网络的公司;然而,微软在应用程序开发和消费者研究方面拥有数十年的经验。让我们来看看每家公司的一些优势和劣势。

广告

谷歌和微软的优势与劣势

谷歌可能比微软拥有的一大优势是公众认知。谷歌的理念之一是“不作恶也能赚钱”[来源:谷歌]。谷歌凭借创新和客户服务建立了声誉。该公司的总部——Googleplex——以其独特的设施和办公环境而闻名。

微软也曾拥有类似的声誉。但在主导操作系统市场多年后,微软已成为既定势力。多年来,微软因其某些发布版本而受到严厉批评,其中包括稳定性、安全性和兼容性问题。Windows ME和Windows Vista都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尽管微软发布了补丁来解决许多问题,但许多人已经决定避开它们。幸运的是,微软通过发布Windows XP和Windows 7等留下更积极印象的版本,挽回了一些声誉。

广告

谷歌在网络上的地位稳固。根据分析公司Efficient Frontier的数据,谷歌在2010年第一季度占据了75%的搜索引擎广告市场。Gmail,谷歌的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显示出稳定增长,从2009年到2010年增长了27%,而主导市场的Yahoo Mail正在失势[来源:Saint和Angelova]。除了搜索引擎,谷歌还为消费者提供在线生产力软件、视频和照片共享服务以及地图应用程序。谷歌凭借其移动平台Android和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项目Chromium进入了操作系统市场。然而,它并未生产许多无需互联网连接即可独立运行的桌面应用程序。

微软在桌面应用程序市场拥有更强的控制力。除了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还生产Office系列的生产力软件、计算机服务器软件和网络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另一个重要的微软产品是其Xbox游戏机和游戏系列。视频游戏市场是微软的一个优势领域,而谷歌尚未涉足。

如果消费者开始购买处理能力有限的廉价机器,谷歌将占有优势。这是因为其几乎所有产品都是网络服务。访问谷歌大部分服务所需的唯一软件就是网络浏览器。如前所述,谷歌推出了自己的Chrome浏览器,并迅速跃升至第三大市场份额。Chrome浏览器可能为基于网络的Chrome OS成为一个可行的操作系统竞争者铺平道路。

如果消费者决定购买最新最好的电脑硬件,微软则占有优势。他们的产品往往功能更丰富,因为它们依赖计算机本身的强大处理能力来运行。网络服务往往不那么复杂——不是因为运行应用程序的计算机性能较弱,而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宽带速度不足以提供理想的消费者体验。

广告

谷歌和微软的合作与竞争

谷歌微软的一个关键战略是寻找擅长创建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小公司,然后与它们合作或直接收购它们。谷歌和微软都达成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交易,巩固了它们在市场中的地位。

2005年,谷歌以总计8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15家公司。这些公司从名为Urchin的分析初创公司到名为SketchUp的3D绘图应用程序应有尽有[来源:谷歌]。谷歌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是针对在线广告公司DoubleClick。谷歌于2007年以31亿美元收购了DoubleClick[来源:《经济时报》]。谷歌还与AOL、NBC和DISH Network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交易大多侧重于在线或无线广告。

广告

微软甚至在2008-2009年面临经济挑战期间,也收购了22家公司[来源:微软]。与谷歌一样,微软寻找提供与微软核心业务互补的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会成为微软内部Xbox游戏机或Zune音乐播放器等产品背后的部门。

微软和谷歌也曾争夺过一些相同的公司,例如雅虎。2008年雅虎遭遇财务困境时,微软曾出价收购。雅虎高管拒绝以微软的出价出售公司,而谷歌则趁机达成了广告合作协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反对,因为这项交易将使谷歌在搜索广告销售市场上形成垄断。微软在2010年卷土重来,宣布其Bing搜索引擎将为雅虎的搜索结果提供支持,以换取广告收入。欧美监管机构无条件批准了微软与雅虎的交易[来源:Singel]。

微软和谷歌也一直在争夺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那些扩大其移动平台市场份额所需的合作。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上取得了迅速增长,从2009年1月的约5%增长到2010年5月的20%[来源:Quantcast]。与摩托罗拉等制造商达成的关键协议以及巧妙的广告宣传促成了这一切。2010年3月,微软通过与摩托罗拉达成协议,在其Android手机上部署Bing搜索引擎进行反击[来源:Gardner]。与此同时,随着Android的崛起,Windows Mobile失去了市场份额,微软希望通过计划于2010年末发布的Windows Phone 7来收复失地并取得更多成果[来源:Oiaga]。

但并非所有事情都是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谷歌和微软联手向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请愿。他们希望获得电视频段中未使用的频段,即“空白频段”。谷歌、微软、惠普和摩托罗拉联手创建了“空白频段数据库小组”,该小组将提交新的协议,供标准公司遵循,以便利用空白频段进行无线宽带。2008年11月,FCC批准了对该频段的无许可使用请求。得益于这项集体努力,空白频段中的创新正在开始发生。2010年1月,FCC指定谷歌为空白频段设备数据库的管理员之一[来源:Whitt]。

广告

微软和谷歌的未来

未来,谷歌微软很可能会展开更多竞争。两家公司都在拓展其核心业务。微软正试图在线上取得进展,而谷歌则在创建与传统桌面软件功能相同的服务。两家公司都在寻找潜在的收购和合作伙伴,以巩固其市场地位。

两家公司目前都没有处于不利地位。双方都遭受了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在各自的历史上,它们都不得不首次做出牺牲并裁员。但两家公司市值仍达数十亿美元,已从财务挫折中良好复苏,并继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广告

谷歌似乎拥有强大的发展势头。该公司以创新而闻名。它以允许员工每周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特殊项目而著称。其中许多特殊项目最终都进入了Google Labs,这是谷歌的一个特殊版块,允许用户体验新服务。最终,这些服务可能会发展成为谷歌的成熟产品。

另一方面,许多谷歌服务似乎停留在测试阶段。Beta是行业术语,指处于测试阶段的产品——它们尚未最终定型,用户在测试产品时可能会遇到错误或其他问题。例如,谷歌于2004年推出了Gmail。直到五年后,该服务才最终取消了其Beta标签[来源:Coleman]。尽管多次尝试多元化,但谷歌的搜索引擎是其唯一的突破性财务成功。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数据,谷歌97%的收入来自在线广告[来源:SEC]。

公众和企业对Windows Vista的反应对微软来说是一个打击,尽管Windows 7的积极反响帮助扭转了局面。Windows操作系统是微软的核心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云计算并质疑强大个人电脑的价值,公司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像Office Live Workspaces这样的产品是一个开始,微软还有其他旨在利用云计算的举措。微软正在为大反攻而重组,并且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资源。

某些方面的竞争持续升温,但双方实力依然强劲,谷歌似乎不会在短期内对微软造成致命打击。

广告

更多信息

相关十万个为什么文章

更多优秀链接

  • Anderson, Nate. “谷歌、微软、惠普启动空白频段数据库项目。” Ars Technica. 2009年2月4日。(2009年2月9日) http://arstechnica.com/tech-policy/news/2009/02/google-microsoft-hp-launch-white-spaces- database-effort.ars
  • Clionsky, Brian. “微软 vs. 谷歌:一场史诗般的较量。” BullishBankers. 2009年2月5日。(2009年2月9日) http://www.bullishbankers.com/microsoft-vs-google-a-battle-of-epic-proportions-part-i/
  • Coleman, Keith. “Gmail脱离测试版,推出“返回测试版”实验室功能。” Gmail官方博客。2009年7月7日。(2010年7月7日)http://gmailblog.blogspot.com/2009/07/gmail-leaves-beta-launches-back-to-beta.html
  • Efficient Frontier. “谷歌在第三季度搜索份额增长2点,谷歌搜索和内容CPC上升。” 2008年10月15日。(2009年2月9日) http://blog.efrontier.com/insights/2008/10/google-gains-2.html
  • 谷歌金融。“谷歌。” (2009年2月9日) http://www.google.com/finance?q=Google
  • Heflt, Miguel和Stelter, Brian。“谷歌与NBC建立合作,拓展电视广告业务。”《国际先驱论坛报》。2008年9月9日。(2009年2月11日) http://www.iht.com/articles/2008/09/09/business/nbc.php
  • Keizer, Gregg。“Windows市场份额首次跌破90%。” 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11日) http://www.computerworld.com/action/article.do?command=viewArticleBasic&articleId=9121938
  • KHQ-电视台。“微软雷德蒙总部大部分裁员。” MSNBC。2009年1月23日。(2009年2月9日) http://www.msnbc.msn.com/id/28800880/
  • 微软。“微软投资者关系——收购。” (2009年2月11日) http://www.microsoft.com/msft/acquisitions/history.mspx#EV
  • Portfolio.com。“谷歌的权力博弈。” Wired。2009年2月11日。(2009年2月11日) http://blog.wired.com/business/2009/02/googles-power-p.html
  • Reisinger, Don。“击败谷歌需要什么?” CNET。2009年1月22日。(2009年1月23日) http://news.cnet.com/what-would-it-take-to-beat-google/
  • Sharma, Amol 等。“微软试图从谷歌手中夺走Verizon交易。”《华尔街日报》。2008年11月7日。(2009年2月6日)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22601623516906863.html
  • 《经济时报》。“美国批准谷歌31亿美元收购DoubleClick。” 2007年12月23日。(2009年2月9日) 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The_Week_That_Was/US_clears_Googles_31_bn_ purchase_of_DoubleClick/articleshow/2643795.cms
  • Web.com。“搜索引擎统计数据——谷歌、雅虎、MSN、Ask Jeeves等。” (2009年2月9日) http://www.submitawebsite.com/blog/search-engine-stats.html
  • Wilcox, Joe。“微软,投资游戏、移动和搜索。” eWeek Microsoft Watch。2009年1月29日。(2009年2月8日) http://www.microsoft-watch.com/content/games_consumer/microsoft_invest_in_games_mobile_and_ search.html
  • Wu, Tiffany。“鲍尔默在首届CES主题演讲中被抢风头?” 路透社。2009年1月8日。(2009年2月11日) http://blogs.reuters.com/mediafile/2009/01/08/ballmer-upstaged-at-first-ever-ces-keynote/
  • Zafra, Arnold。“Gmail持续增长,Hotmail动摇,Yahoo Mail停滞不前。” Search Engine Journal。2009年2月9日。(2009年2月9日) http://www.searchenginejournal.com/gmail-continues-to-grow-as-hotmail-falters-and-yahoo-mail- stagnates/8519/

广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