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到数据中心时,许多人会想象巨大的仓库里堆满了成排的服务器,闪烁着灯光,嗡嗡作响,电线纵横交错。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想象是正确的。但它们有各种形状、大小和配置。它们小到房间里的几台服务器,大到数十万平方英尺的独立结构,拥有数万台服务器和其他配套硬件。它们的大小和所包含的设备类型取决于它们所支持的实体或实体的需求。
数据中心有各种类型,包括像托管中心这样的私有云提供商、像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公共云提供商、公司的私有数据中心以及像NSA或各种科学研究机构的政府数据中心。
它们不像办公室那样每台计算机配备一人,而是由少数人监控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电力、冷却和其他必要的建筑设施。有些数据中心非常大,员工需要骑踏板车或自行车在里面穿行。地板必须承受比普通办公楼更大的重量,因为设备可能很重。它们还需要高高的天花板,以容纳高大的机架、架空地板和吊顶布线等。
许多拥有大量在线业务的公司在全球各地都设有大型数据中心,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美国在线和亚马逊。据报道,微软每月增加2万台服务器[来源:Uddin],而谷歌在其众多站点中的一个就拥有大约5万台服务器[来源:Levy]。
谷歌拥有十三个大型数据中心,包括位于乔治亚州道格拉斯县、北卡罗来纳州莱诺、南卡罗来纳州伯克利县、爱荷华州康瑟尔布拉夫斯、俄克拉荷马州梅耶斯县、俄勒冈州达勒斯、智利基利库拉、芬兰哈米纳、比利时圣吉斯兰、爱尔兰都柏林、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地点;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数据中心,有些甚至在托管站点内。这家科技巨头也倾向于在设计上进行实验。例如,大约在2005年,谷歌在其数据中心使用了装有服务器设备的集装箱,此后又转向了其他定制设计。
服务器配置、网络拓扑结构和配套设备会因数据中心的公司、目的、位置、增长率和初始设计理念而大相径庭。其布局可以极大地影响数据流的效率和中心内的环境条件。有些站点可能会按功能将服务器分组,例如将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开,有些则可能让每台服务器执行多项任务。目前没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很多官方标准。
当然,一些组织正在努力制定指导方针。电信行业协会在2005年制定了一项名为TIA-942项目的数据中心等级分类标准,该标准根据冗余度和容错级别等指标确定了四类数据中心。其中包括:
- Tier 1 - 基本站点基础设施,具有单一分发路径,无内置冗余。
- Tier 2 - 冗余站点基础设施,具有单一分发路径,但包含冗余组件。
- Tier 3 - 可并行维护的站点基础设施,具有多条路径,但一次只有一条处于活动状态。
- Tier 4 - 容错站点基础设施,具有多条活动分发路径,可实现大量冗余。
[来源:DiMinico, Uddin]
理论上,属于Tier 1和Tier 2类别的站点偶尔需要停机维护,而Tier 3和Tier 4站点在维护和其他中断期间应该能够保持运行。级别越高,意味着可靠性越高(潜在停机时间越少),成本也越高。
该标准还阐明了布线、设施基础设施(如环境控制和电力)以及其他设计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针对电信行业,但也可应用于其他数据中心。这是通过整体设计和功能来评估和比较数据中心的少数方法之一。
并非所有数据中心都遵循这些标准。当今的数据中心是一个新兴现象,目前大多数地区都没有针对它们的特定建筑规范。它们通常被归入其他通用类型。
它们的布局、设备和需求不断演变,但在许多数据中心中你会发现一些共同的元素。请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