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代科技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人们喜欢交流。因此,有如此多不同的小工具和程序旨在帮助人们进行交流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黑莓,几乎所有现今制造的设备都包含了无数的通信功能。就连现代版的随身听——iPod——也通过 iPhone 和 iPod Touch 变成了支持互联网的联网设备。
但与生活中的人进行交流有多容易呢?在当今快节奏、多任务的世界里,一个人拥有多个电子邮件账户并定期更新其在多个社交网站上的个人资料并不少见。事实上,仅仅整理所有社交联系人就会变得令人困惑。这就是 eBuddy 的用武之地。
广告
eBuddy 于2003年在阿姆斯特丹由荷兰高管 Jan-Joost Rueb 和 Onno Bakker 创立,最初名为 e-Messenger(他们在2006年更改了名称),eBuddy 最初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基于网络浏览器的即时通讯服务”[来源:eBuddy]。如今,eBuddy 平均每月为18,000,000名独立访客提供免费聊天服务[来源:路透社]。eBuddy 支持 AOL 即时通讯 (AIM)、MSN、雅虎、ICQ 和 Google Talk (GTalk),以及 MySpace 和 Facebook,因此拥有多个联系人列表的用户可以无缝地将它们整合到 eBuddy 的服务中。对于用户来说,这消除了为了维持对话而需要在多个窗口和程序之间切换的麻烦。事实上,eBuddy 的平均用户拥有超过200个不同的联系人,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该服务如此受欢迎[来源:eBuddy]。
然而,eBuddy 的免费聊天服务并非只局限于电脑。2007年6月,该公司推出了其移动聊天服务 eBuddy Mobile Messenger。Mobile Messenger 提供与网页版相同的基础服务,将多个联系人列表整合到一个适用于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程序中。对于无法访问 Mobile Messenger 的小工具(如 iPhone 和旧型号手机),eBuddy 有一个名为 Lite Messenger 的独立程序。Lite Messenger 缺少 eBuddy 其他版本中的一些功能,但它几乎与任何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兼容,包括任天堂 DS 和索尼 PSP。是的,现在在移动游戏中途进行即时通讯成为可能。在下一页,我们将教您使用 eBuddy 的来龙去脉。我们将向您展示如何设置账户,并解释哪些版本的 eBuddy 允许您上传自己的头像。不过,与200个不同联系人进行对话仍取决于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