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会让人上瘾吗?

作者: Debra Ronca
social networking
热门网站图片库 晚上深夜的你是不是这样——眼睛盯着最喜欢的网站?查看更多热门网站图片
Dan Kitwood/Getty Images

2009年4月,奥普拉·温弗瑞登录Twitter并发送了她的第一条“推文”,将在线社交网络从电脑高手手中带入了每个美国家庭。如今,似乎每个人甚至他们的祖母都有一个Facebook页面、Twitter账户或LinkedIn个人资料。人们每天都在登录,痴迷地更新他们的个人资料并查看在线朋友的状态更新。这是一种消磨时间、保持联系的有趣方式,但这些网站会危险吗?你会沉迷于社交网络吗?

社交网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它和我们人类一样历史悠久。社交网络仅仅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结构。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大型社交网络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属于更小、更独特的子网络。我们通过家庭、朋友、工作、学校、爱好等标准来定义这些子网络。你在工作中有社交网络。你在家附近的狗公园有社交网络。你与大学朋友有社交网络。你与周二晚上的读书俱乐部有社交网络。这个清单可以无限延长,而且你网络中的许多人可能会重叠。此外,随着你通过现有网络中的人认识新朋友,你的联系人数量也会不断增加。

广告

社交网站是从这些面对面网络演变而来的。然而,这些在线网站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管理和描绘你的人际关系。你可以直观地看到你的网络——你的朋友、你朋友的朋友等等——以及你与所有这些人的联系方式。

社交网站允许人们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并发现新的关系。有些社区,例如LinkedIn,面向专业人士。有些,例如钩针/编织社区Ravelry,面向有特定爱好的人。还有一些,例如Facebook或MySpace,是综合性社区网站,允许用户在其中形成更小的社区。

一旦你加入社交网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这都只是为了好玩,还是在线社交网络会让人上瘾?

 

 

 

广告

网络成瘾

如今的孩子们在数字屏幕前花费大量时间。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数字未来中心200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近一半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20.7%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上网时间过长[来源:USC]。

对在线参与的20%的担忧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例如,2005年,一名年轻的韩国男子在几乎没有休息地玩了50小时在线游戏后,突然倒下死亡。相关部门甚至成立了“网络救援学校”,让孩子们远离电脑,走向新鲜空气、体育活动并与其他孩子社交[来源:Fackler]。

广告

孩子并不是唯一可能沉迷于互联网的人。2008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社论,支持将“网络成瘾”命名为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然而,大多数医学界人士并不同意,目前网络成瘾并非一种正式的疾病。然而,过度使用互联网无疑会引发问题。

尽管它尚未被正式分类,但全球许多治疗和康复中心现在都提供网络成瘾服务。这包括网络色情、在线赌博、网络外遇和eBay成瘾的治疗。当然,这些行为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成瘾的标志是判断你的行为是否对你自己或他人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花时间在Facebook上和讲电话数小时,或者和朋友边喝咖啡边聊天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你只是在那里花费正常的时间,那就没什么不同。普通美国互联网用户每月在线时间约为15小时[来源:USC]。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很可能你就是其中一员。恭喜!你很普通!

然而,如果你在线时间异常长,你可能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甚至你的健康。专家称,缺乏面对面接触会影响你的社交和身体健康。依赖电脑屏幕进行人际互动可能会削弱理解社交线索或身体语言的能力。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从基因上就倾向于从与他人面对面接触中获得生理益处[来源:BBC]。甚至还有一个在线测试,你可以用来检查你花在网上的时间是否可能成为问题(当然,除非你对在线测试也上瘾)。

如果你是众多社交网络用户之一,你一定体会过这些网站的成瘾性。是什么驱使我们不断登录呢? 

广告

设计上的成瘾性

网站是一种产品,任何产品推广者都希望有回头客。当有更多的访问者不断返回网站时,就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收入。而更多的广告收入意味着拥有该网站的公司能赚更多钱。程序员设计社交网站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为了吸引你并让你不断回访[来源:Caruso]。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Twitter和Facebook等网站提供“状态更新”,用户可以输入几句简短的短语,说明他们当下正在做什么。用户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断查看朋友的更新,或者定期更改自己的更新。如果你评论了他人的照片或更新,网站会生成一封电子邮件通知你。你可以“戳”一下朋友,参加测验或调查并与朋友比较结果,或者上传一张你的新小狗做可爱事情的照片,让所有人都能为他惊叹。你主动接触网站,网站也主动接触你——让你每天回来数次到数十次。

广告

随着黑莓或iPhone等无线设备的日益普及——这些设备可以非常快速地传输大量数据——用户可以每天24小时访问他们的社交网络。大多数社交网站都开发了手机应用程序,因此登录始终很方便。社交网络也利用了我们人类与他人保持联系的渴望[来源:Kirschner]。当你在Facebook上与小学同学重新建立联系时,那种怀旧的冲动可能会让人感到相当兴奋和激动。

但我们发现这些网站如此令人上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简单的自恋。每当我们发布一条想法、一张照片、一个YouTube视频或回答那些“关于我的25件事”的表情包时,我们都在网上展示我们的个性。我们将这些信息发布出去,以便人们能够回应并与我们建立联系。成为社交网络的一部分有点像拥有自己的随行人员,他们随处跟着你,评论并称赞你所做的一切。这非常诱人。

2008年,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自恋与Facebook用户之间的相关性。毫不意外,他们发现用户拥有的“朋友”和主页帖子越多,他们就越自恋[来源:Live Science]。他们指出,自恋的人使用Facebook是出于自我推销,而非建立连接。这可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理论,但它也表明社交网络会激发出我们所有人内心深处的自恋倾向。

对于许多用户来说,社交网络也是一种偷窥体验。在Twitter上关注交流或在Facebook和MySpace上查看帖子,就像是偷听别人的谈话。这很有趣,让你感觉自己像是别人生活中的“墙上的苍蝇”[来源:Solis]。

社交网站还会公开列出你的“朋友”或“关注者”——这能让你立即获得社会地位。你认识多少在线用户花费所有时间试图获得更多朋友、更多关注者、更多推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结交朋友,并寻求提升自尊心的助力[来源:Ellison]。在线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切,我们甚至不需要换掉睡裤就能获得。

广告

更多信息

相关十万个为什么文章

来源

  • BBC新闻。“在线社交‘损害健康’。” BBC.co.uk。2009年2月19日。(2009年4月29日)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7898510.stm?lss
  • BBC新闻。“韩国男子游戏后猝死。” BBC.co.uk。2005年8月10日。(2009年4月29日) http://news.bbc.co.uk/2/hi/technology/4137782.stm
  • Caruso, Denise。“为什么Facebook如此令人上瘾?” Salon.com。2008年8月7日。(2009年4月29日)http://machinist.salon.com/blog/2008/08/07/facebook/index.html
  • 数字未来中心。“数字未来中心年度互联网调查发现成年人对儿童上网的益处和后果的看法出现变化趋势。” 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学院。2008年。(2009年4月29日) http://www.digitalcenter.org/pdf/2008-Digital-Future-Report-Final-Release.pdf
  • 数字未来中心。“网络洞察6:你家中18岁以下人群看电视或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学院。2007年7月23日。(2009年4月29日) http://www.digitalcenter.org/pages/Archive_content.asp?intGlobalId=9&intTypeId=1
  • Cohen, Elizabeth。“Facebook成瘾的五个线索。” CNN。2009年4月23日。(2009年4月29日) http://www.cnn.com/2009/HEALTH/04/23/ep.facebook.addict/
  • Ellison, Nicole B.; Steinfeld, Charles and Lampe, Cliff。“Facebook‘朋友’的益处: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在线社交网站的使用。” 《计算机媒介传播》杂志。2007年。(2009年5月4日) http://jcmc.indiana.edu/vol12/issue4/ellison.html
  • Fackler, Martin。“在韩国,网络成瘾的‘训练营疗法’。” 纽约时报。2007年11月18日。(2009年4月29日) http://www.nytimes.com/2007/11/18/technology/18rehab.html
  • Glaser, Mark。“你的在线社交指南。” MediaShift。2007年8月29日。(2009年4月29日) http://www.pbs.org/mediashift/2007/08/your-guide-to-social-networking-online241.html
  • Grossman, Lev。“超级连接者。” 时代。2007年4月5日。(2009年4月29日)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607260,00.html
  • Kazeniac, Andy。“社交网络:Facebook占据榜首,Twitter攀升。” Compete.com。2009年2月9日。(2009年4月29日) http://blog.compete.com/2009/02/09/facebook-myspace-twitter-social-network/
  • Kirschner, Rick。“为何需要人际连接?” 说服性沟通与生活技能。2008年7月29日。(2009年5月4日) http://drkblog.com/persuasion/why-the-need-for-human-connection
  • Lane, Christopher, 博士。“互联网过度使用应被视为精神障碍吗?” 《今日心理学》博客。2009年3月25日。(2009年4月29日) http://blogs.psychologytoday.com/blog/side-effects/200903/should-overuse-the-internet-become-mental-disorder
  • LiveScience。“Facebook资料揭示自恋者。” LiveScience.com。2008年9月26日。(2009年4月29日) http://www.livescience.com/culture/080926-facebook-narcissism.html
  • Mosteller, Rachel。“妈妈们沉迷网络的3个原因。” Parenting.com。2009年。(2009年4月29日) http://www.parenting.com/article/Mom/Work--Family/3-Reasons-Moms-Are-Addicted-to-the-Internet
  • Roos, Dave。“社交网络如何运作。” 十万个为什么.com。2007年8月29日。(2009年4月29日) https://communication.十万个为什么.com/how-social-networks-work.htm
  • Rosen, Christine。“虚拟友谊与新自恋。” 《新亚特兰蒂斯》。2007年。(2009年4月29日) http://www.thenewatlantis.com/publications/virtual-friendship-and-the-new-narcissism
  • Solis, Brian。“文化偷窥与社交媒体。” 今日社交媒体。2008年3月17日。(2009年5月4日) http://drkblog.com/persuasion/why-the-need-for-human-connection

 

广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