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经典的 David Bowie 和 Queen 合作的《Under Pressure》突然在你脑海中响起。你多年未曾听过这首歌,突然之间你脑海里除了歌词别无他物。但你记不住所有歌词,于是你本能地上网查找这首歌并试听。你会首先去哪里?你可以去 iTunes,在那里你可能会找到这首99美分的MP3歌曲。但你却去了YouTube。然后你想与朋友分享你的发现,于是你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个链接。几分钟之内,就有十几个人不花一分钱地听着同一首歌。
这正是数字内容创作者不太乐意看到的情况。网络上大部分内容都有人拥有版权,但这些内容却常常未经许可就被分发出去。对于如此容易(且频繁)被免费复制和共享的东西,公司又该如何从中获利呢?
广告
一个答案就是数字指纹识别技术。数字指纹识别技术依赖于复杂的计算机分析,以识别歌曲或视频片段等媒体内容。指纹类比由此而来:就像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样,每份媒体内容也都有可被智能软件识别的独特特征。但这种识别到底有什么用呢?像 YouTube 这样的网站可以扫描文件,将其指纹与受版权保护材料的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阻止用户上传受版权保护的文件。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常常将数字指纹识别与水印混淆,或者对这项技术的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数字指纹识别”这个术语实际上可以指代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我们已经讨论过第一种含义,但第二种含义则基于更传统的指纹类比,将您的个人计算机等同于一个可用于追踪您在线活动的在线指纹。这两个概念都指代一个唯一标识符,但功能完全不同——第二种含义与识别受版权保护的歌曲或视频无关。两者都不涉及扫描真实的指纹,但它们无论如何都是非常酷的技术。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