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开始之前,先明确一点:《第二人生》不是一个视频游戏;它是一个虚拟世界。如果你不区分这一点,有些人会不高兴。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过着与他们“真实”生活深度惊人相似的生活,或者至少是在不同情况下他们真实生活中可能达到的潜在深度。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税务会计师,可能会在《第二人生》中创建一个角色——一个化身——她是一个19岁的女性时装模特。这个化身每次拍摄可能会赚取100,000林登币,其中50,000存入《第二人生》银行,其余的则用于在虚拟商店购买马诺洛·布拉尼克鞋,在虚拟拍卖会上购买虚拟艺术品装饰她的顶层公寓,并在她最喜欢的俱乐部贵宾室里向每个人分发水晶香槟。商店、艺术拍卖行、公寓楼、夜总会——这些都由其他化身经营。这些化身通过鞋类销售、艺术品销售、租金或合作社费用以及入场费赚钱(尽管时装模特无疑是免费进入的)。
就虚拟世界而言,这令人印象深刻,但并非革命性的。而《第二人生》的革命性在于,通过你的角色在虚拟世界中的努力赚取真钱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将你积累的林登币兑换成美元、印度卢比或英镑的机制已内置于系统中,通过一个名为LindeX的平台——你可以在那里将你的林登币兑换成可以存入你现实世界银行账户的形式。是的——就是你每两周收到“现实世界”薪水直接存款的那个银行账户。反之亦然。如果你的化身在《第二人生》中破产了,你可以将一定数量的林登币的美元等值金额记入你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卡,瞧——你又有了虚拟现金。
广告
《第二人生》基本上抹去了虚拟商业与“现实世界”商业之间的界限。人们正在通过他们在《第二人生》中的活动赚取真金白银——尽管大多是小笔金额,但仍然是真钱。他们的化身从事房地产经纪人、土地开发商(这是在《第二人生》中最赚钱的方式之一)、保镖、酒吧招待、性工作者、广告主管以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任何其他职业。在《第二人生》中能否赚大钱仍有争议,有待观察。《财富》杂志的大卫·柯克帕特里克称,《第二人生》的开发者林登实验室报告说,在2006年12月,“有17,000名[第二人生]居民拥有林登币的正现金流,其中约450人每月收入超过1,000美元(按美元计)”。所以听起来还没有太多人可以辞去他们的日常工作,但这一现象仍然令人震惊:一个完整的虚拟经济体,不仅反映了现实世界经济,而且与现实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已经发展到难以分辨界限的地步。
思考一下:一个开设夜总会的化身需要员工。该化身可能会通过《第二人生》的求职搜索引擎发布招聘信息,寻找鸡尾酒女服务员、保镖、酒吧招待、清洁工,也许还有几个专业舞者来增加趣味。夜总会老板用林登币支付所有这些员工。一旦任何化身积累了相当于150美元的林登币,他或她或它就可以将虚拟货币兑换成“真实”货币并存入银行。真实的银行。那么,在《第二人生》中拥有一份工作与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一份工作有什么不同吗?理论上讲,差别不大,尽管林登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当差:截至2007年1月,大约是268林登币兑1美元。因此,至少在现实世界中工作更有利可图。但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一条有趣的新赚钱途径。像IBM这样的公司——是的,“现实生活”中的IBM——也开始涉足《第二人生》。 请看下一页了解更多信息。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