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下一页

加密原理

作者:Jeff Tyson

公钥加密

对称密钥加密的一个弱点是,两个用户若想彼此通信,需要一种安全的方式;否则,攻击者可以轻易从数据流中窃取所需数据。1976年11月,在《IEEE信息理论汇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密码学的新方向”的论文,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公钥加密

公钥加密,也称为非对称密钥加密,一次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一个私钥和一个公钥的组合。私钥仅您自己的计算机知晓,而公钥则由您的计算机提供给任何想要与它安全通信的计算机。要解密一条加密消息,计算机必须使用发起计算机提供的公钥以及它自己的私钥。虽然一台计算机发送给另一台计算机的消息(由于用于加密的公钥已公开且任何人都可以获取)不会因此变得安全,但任何截获该消息的人在没有私钥的情况下都无法读取它。该密钥对基于长度很长的素数(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的数字,例如2、3、5、7、11等)。这使得系统极其安全,因为素数基本上有无限多个,这意味着密钥的可能性也几乎是无限的。一个非常流行的公钥加密程序是PGP (Pretty Good Privacy),它允许您加密几乎任何内容。

广告

发送方计算机使用对称密钥加密文档,然后使用接收方计算机的公钥加密该对称密钥。接收方计算机使用其私钥解密对称密钥。然后它使用对称密钥解密文档。

要在大规模上实现公钥加密,例如安全的Web服务器可能需要的,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这时就引入了数字证书。数字证书基本上是一段独特的代码或一个大数字,表明该Web服务器受到一个独立来源(称为证书颁发机构)的信任。证书颁发机构充当双方计算机都信任的中间人。它确认每台计算机确实是其声称的身份,然后将每台计算机的公钥提供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