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计算机的发展为“流星般飞速”似乎都是轻描淡写。想想摩尔定律,这是戈登·摩尔早在1965年提出的一项观察。他注意到工程师能够在一个硅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年翻一番。这种疯狂的速度在几年后放缓,变成了稍微温和的24个月周期。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已深入公众意识。我们都听过这样的笑话:在商店买了一台电脑,还没到家就发现它已经过时了。那么,计算机的未来会是怎样呢?
广告
假设微处理器制造商能够继续遵循摩尔定律,我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这意味着100年后的计算机将比现有型号强大1,125,899,906,842,624倍。这真是难以想象。
但即使是戈登·摩尔本人也会告诫不要假设摩尔定律能持续那么久。2005年,摩尔说,随着晶体管达到原子尺度,我们可能会遇到无法逾越的根本性障碍[来源:Dubash]。届时,我们将无法在相同空间内塞进更多晶体管。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制造更大、集成更多晶体管的处理器芯片来克服这一障碍。但晶体管会产生热量,过热的处理器可能导致电脑关机。配备快速处理器的电脑需要高效的冷却系统来避免过热。处理器芯片越大,电脑在全速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另一种策略是转向多核架构。**多核处理器**将其部分处理能力分配给每个核心。它们擅长处理可以分解成更小组件的计算;然而,它们不擅长处理无法分解的大型计算问题。
未来的计算机可能依赖于与传统机器完全不同的模型。如果我们放弃旧的基于晶体管的处理器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