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连接器为何如此便捷
任何使用电脑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通用串行总线解决的问题:过去,将设备连接到电脑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USB 的目标是终结所有这些麻烦。通用串行总线提供了一种单一、标准化、易于使用的方式,可将多达 127 个设备连接到电脑。
广告
USB 线缆类型
将 USB 设备连接到电脑很简单:您只需找到机器背面的 USB 连接器,然后将 USB 连接器插入其中。(如今,较新的机器和移动设备更可能配备 USB-C 端口。)
如果是一个新设备,操作系统会自动检测并要求您提供驱动盘。如果您已经安装了该设备,电脑会激活它并开始与其通信。您可以随时连接和断开 USB 设备。以下是几种不同类型的 USB 线缆
广告
USB A 型
许多 USB 设备都带有内置线缆,线缆上有一个“A”型连接头。这种常见的 USB 连接器形状扁平细长。您只能以一个方向插入它。
USB B 型
您通常会将 USB B 型连接器用于大型设备。这种连接器呈近似方形,顶部一角略带斜角,使其更容易正确插入。
B 型连接器通常位于 A 型线缆的另一端。(“A”型连接器朝“上游”方向连接到电脑,“B”型连接器朝“下游”方向连接到单个设备。)
USB C 型
USB-C 线缆小巧且可正反插,因此您可以以任何方向插入它。它最适合在各种设备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电力传输。
USB C 型连接器支持 USB 3.1 标准,该标准可实现高达 10 Gbps 的数据传输速度和高达 100 瓦的电力传输,从而促进更快的充电和高效的数据处理。
USB Mini
USB Mini 连接器(或称 mini-USB)将数码相机、MP3 播放器和旧款手机等各种小型设备连接到电脑,进行数据传输和充电。它比标准的 USB A 型连接器小,但比更近期的 Micro-USB 和 USB C 型连接器大。
Mini-USB 主要有两种形式:Mini-A 和 Mini-B。在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中,Mini-USB 已被 Micro-USB 和 USB C 型连接器大体淘汰和取代,但有时仍在使用。
USB Micro
USB Micro 连接器是 USB 接口的紧凑型版本。它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小型便携设备。它有两种形式:Micro-A 和 Micro-B。
广告
USB 集线器
如今您购买的大多数电脑都至少带有一两个 USB 插座。但市场上 USB 设备如此之多,您很快就会发现插座不够用。例如,您可能有一个键盘、鼠标、打印机、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都采用 USB 技术,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如何连接所有这些设备?”
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是购买一个便宜的 USB 集线器。USB 标准支持多达 127 个设备,USB 集线器是该标准的一部分。
广告
集线器通常有四个新端口,但也可能有更多。您将集线器插入电脑,然后将您的设备(或其他集线器)插入到集线器中。通过将集线器串联起来,您可以在一台电脑上创建数十个可用的 USB 端口。
USB 标准允许设备从其 USB 连接获取电力。像打印机或扫描仪这样的高功率设备将拥有自己的电源,但像鼠标和数码相机这样的低功率设备则从总线获取电力,以简化其设计。电力(USB 2.0 最高 5 伏 500 毫安,USB 3.0 最高 900 毫安)来自电脑。
如果您有很多自供电设备(如打印机和扫描仪),那么您不需要有源集线器;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都不需要额外电力,因此电脑可以处理。
如果您有很多无源设备,如鼠标和相机,您可能需要一个有源集线器。该集线器有自己的变压器,并向总线供电,这样设备就不会使电脑的电源过载。
广告
USB 工作流程
当主机启动时,它会查询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设备,并为每个设备分配一个地址。这个过程称为枚举;设备在连接到总线时也会被枚举。主机还会从每个设备那里了解它希望执行的数据传输类型
主机还可以使用控制包发送命令或查询参数。
广告
当设备被枚举时,主机正在跟踪所有同步和中断设备请求的总带宽。它们可以占用可用带宽的 90%(480 Mbps),USB 3.0 将此速度提高到每秒 4.8 千兆比特。
当 90% 的带宽被占用后,主机将拒绝任何其他同步或中断设备的访问。控制包和批量传输包使用剩余的带宽(至少 10%)。
通用串行总线将可用带宽划分为帧,并由主机控制这些帧。每个帧包含 1,500 字节,并且每毫秒开始一个新帧。
在每一帧中,同步和中断设备都会获得一个时隙,从而保证它们所需的带宽。批量传输和控制传输使用剩余空间。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文章末尾的技术链接包含大量详细内容。
广告
USB 特性
通用串行总线具有以下特点
- 电脑充当主机。
- 多达 127 个设备可以直接或通过 USB 集线器连接到主机。
- 单独的 USB 线缆最长可达 5 米;通过集线器,设备距离主机最远可达 30 米(相当于六根线缆的长度)。
- 使用 USB 2.0,总线最大数据速率为每秒 480 兆比特(是 USB 1.0 速度的 10 倍)。
- USB 2.0 线缆有两根电源线(+5 伏和地线)以及一对用于传输数据的双绞线。USB 3.0 标准额外增加了四根数据传输线。USB 2.0 每次只能单向传输数据(下游或上游),而 USB 3.0 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
- 通过电源线,电脑可以提供最高 5 伏 500 毫安的电力。USB 3.0 线缆可以提供最高 900 毫安的电力。
- 低功率设备(如鼠标)可以直接从总线获取电力。高功率设备(如打印机)有自己的电源,并从总线获取极少量电力。集线器可以拥有自己的电源,为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供电。
- USB 设备支持热插拔,这意味着您可以随时将其插入或拔出总线。USB 3.0 线缆兼容 USB 2.0 端口——您不会获得与 USB 3.0 端口相同的传输速度,但数据和电力仍会通过线缆传输。
- 当电脑进入省电模式时,许多 USB 设备可以被主机电脑置于休眠状态。
连接到 USB 端口的设备依靠线缆传输电力和数据。
广告
后续的 USB 技术世代
USB 2.0
USB 2.0 版本标准于 2000 年 4 月发布,是 USB 1.1 的升级版。
USB 2.0 为多媒体和存储应用提供了额外的带宽,数据传输速度比 USB 1.1 快 40 倍。为了让消费者和制造商都能平稳过渡,USB 2.0 完全向前和向后兼容原始 USB 设备,并可与为原始 USB 制作的线缆和连接器配合使用。
广告
USB 2.0 支持三种速度模式(每秒 1.5、12 和 480 兆比特),支持低带宽设备,如键盘和鼠标,以及高带宽设备,如高分辨率网络摄像头、扫描仪、打印机和高容量存储系统。
USB 2.0 的部署使得 PC 行业领导者能够继续开发 PC 外围设备,以补充现有高性能 PC。
除了改进功能和鼓励创新之外,USB 2.0 还提高了用户应用程序的生产力,并允许用户同时运行多个 PC 应用程序或多个高性能外围设备。
USB 3.0
USB 3.0 标准于 2008 年 11 月 17 日正式发布 [来源:Everything USB]。USB 3.0 速度比 USB 2.0 快 10 倍,达到每秒 4.8 千兆比特。
它旨在用于传输高清视频片段或将整个硬盘备份到外部硬盘等应用。随着硬盘容量的增长,对高速数据传输方法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USB-C
USB-C 技术于 2014 年作为新标准推出,以其多功能和高性能特性彻底改变了连接方式。USB-C 相较于 USB 3.0 而言,是一项重大升级,数据传输速度高达每秒 10 千兆比特,比其前身的速度翻了一倍多。
这一进步支持了对快速数据传输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其成为快速传输超高清视频或大型数据文件等任务的理想选择。
USB-C 线缆和 USB-C 端口的可逆设计简化了连接并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同时它对包括电力传输在内的各种协议的支持,实现了更快充电和更广泛设备(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等)的更多功能。
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更新了本文,并确保其经过 十万个为什么 编辑的事实核查和编辑。
广告
常见问题解答
USB 端口有哪三种类型?
更多信息
来源
- Chan, Norman。“您需要了解的 USB 3.0 一切,以及首批拼接线缆照片。”Maximum PC。2008 年 8 月 18 日。(2011 年 1 月 28 日)http://www.maximumpc.com/article/features/everything_you_need_know_about_usb_30_plus_first_spliced_cable_photos
- Europa。“手机通用充电器充电能力协调——常见问题。”2009 年 6 月 29 日。(2011 年 1 月 31 日)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do?reference=MEMO/09/301
- Everything USB。“超高速 USB 3.0 常见问题解答。”2011 年 2 月 1 日。(2011 年 2 月 1 日)http://www.everythingusb.com/superspeed-usb.html
- Faas, Ryan。“Light Peak 会让 USB 3.0 落后吗?”IT World。2010 年 11 月 5 日。(2011 年 1 月 31 日)http://www.itworld.com/hardware/126694/will-light-peak-leave-usb-30-dust
- Ganapati, Paul。“英特尔的 Light Peak 技术可能终结 USB 3.0。”Wired。2010 年 4 月 15 日。(2011 年 1 月 28 日)http://www.wired.com/gadgetlab/2010/04/intels-light-peak-technology-could-kill-usb-30/
- Intel。“USB 3.0 可扩展主机控制器接口(xHCI)规范。”(2011 年 1 月 31 日)http://www.intel.com/technology/usb/xhcispec.htm
- Kingsley-Hughes, Adrian。“英特尔是否在推迟 USB 3.0 以给 Light Peak 带来优势?”ZDNet。2010 年 6 月 3 日。(2011 年 1 月 31 日)http://www.zdnet.com/blog/hardware/is-intel-delaying-usb-30-to-give-light-peak-an-advantage/8493
- Knupffer, Nick。“面向大众的 USB 3.0——破除迷思。”Intel。2008 年 6 月 11 日。(2011 年 1 月 31 日)http://blogs.intel.com/technology/2008/06/usb_30_for_the_masses_dispelli.php
- Lilly, Paul。“英特尔 Light Peak 技术 vs USB 3.0。”Tested。2010 年 4 月 15 日。(2011 年 1 月 28 日)http://www.tested.com/news/intels-light-peak-technology-vs-usb-30/160/
- Perenson, Melissa J。“USB 3.0 终于来了。”PCWorld。2010 年 1 月 10 日。(2011 年 1 月 28 日)http://www.pcworld.com/article/186566/usb_30_finally_arrives.html
- 通用串行总线。“USB 3.0 规范。”(2011 年 1 月 28 日)http://www.usb.org/developers/docs/